诗韵山西,词汇三晋,《山西话》“跟着诗词游山西”主题,分享古诗词中的山西之美,今天听李白写晋祠。
【资料图】
跟着李白游晋祠
《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》(节选)
唐·李白
时时出向城西曲,晋祠流水如碧玉。
浮舟弄水箫鼓鸣,微波龙麟莎草绿。
兴来携妓恣经过,其若杨花似雪何。
红妆欲醉宜斜日,百尺清潭写翠娥。
翠娥婵娟初月辉,美人更唱舞罗衣。
清风吹歌入空去,歌曲自绕行云飞。
这首诗,大约是李白在天宝十二年(753年)前所作。那一年,李白要再赴山西,去汾州等地游览。于是,想起了自己十多年前第一次游历山西的往事。
开元二十三年(735年),李白好友元演的父亲在太原做官,元演要去看望其父,就邀请李白一同前往。到太原后,元家父子热情接待李白,“琼杯绮食青玉案,使我醉饱无归心”,令李白非常感动。而让李白记忆最深刻的,是晋祠之游,在全诗中占了不小的篇幅。
这首诗描写的景致主要是“晋祠之水”。从诗中,我们可以发现晋祠之水有两个特点。一是绿,因为水中铺满莎草,所以“晋祠之水如碧玉”。这景象如今前往晋祠还能看得见。二是水量充沛,能让人“浮舟弄水”,而船上除了李白、元演,还有许多乐工歌伎,免不了还会有其他宾客,合理猜测,船定然不是一叶扁舟,起码是游船不可。李白写诗好夸张,形容晋祠之水为“百尺清潭”。然而他也说过“桃花潭水深千尺”,庐山瀑布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,说晋祠之水仅仅“百尺”,在李白诗中尚算保守。
当然,李白重点也不在描写晋祠之水,而在于携妓游览的恣意欢情,他们一直要到日斜月上才尽兴而归,而人去后,还有“歌曲自去绕云飞”。李白用这样的喧闹欢乐衬托出了和元演分别后的寂寥,以及对元演的思念,并迫不及待地把这思念寄给了当时远在谯郡(安徽亳州)的元演。
因其重点不在此,所以,这首诗也没有透露出更多的当年晋祠的信息。从李白现存诗作来看,他也不是一个喜欢怀古、凭吊古迹的人。李白喜欢与朋友诗酒唱和,也喜欢独对山水吟诵,但似乎缺乏一些“思古之幽情”。即使到了晋祠这个对唐王朝很重要的地方,也少描摹祠宇的兴致。
晋祠,即叔虞祠,也称晋王祠,是晋国第一代国君叔虞的祠庙。按说叔虞被封在“唐”,现今临汾翼城、曲沃一带,祠堂在那里才名正言顺。但猜想一下,应该是晋国后来开疆拓土,到达太原一带,叔虞后人为缅怀祖先,昭示传承,才建了叔虞祠,顺便,将“悬瓮之山”所出的水,命名为晋水,事实上,这条河最先也是唐地故土的一条河。
总之,叔虞祠的始创时间已不可考,而到东汉时,古籍中已经有“太原地震,波及晋祠”的记载。北魏郦道元作《水经注》,对晋祠的描写已经颇为详细,提到了十字飞梁,描述了树木繁盛,遮天蔽日的景象,并称赞道,“于晋川之中,最为胜处”。北齐时,高洋对晋祠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,兴建了许多亭台楼阁,隋朝又建了奉圣寺的舍利塔。如今,北齐的亭台楼阁早已不在,连塔也是清朝乾隆时重建,而在当时,是怎么样的精美,李白没有说,我们也无法得知。
唐高祖李渊起兵时,曾在叔虞祠下祷告,盼望这位曾被封为“唐侯”的先辈保佑他这个“唐国公”。后来唐得天下,唐太宗想起这件事,还专门前来祭祀,勒石记述其事,留下《晋祠碑铭并序》这个在书法史上颇为著名的作品,同时对晋祠又进行了营建——便是当日李白所见之晋祠了,但说起来,那也是近百年前的古建了......
来源:山西新闻网
关键词: